胃炎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伏为何要三伏贴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lx/

“新世纪药业杯”首届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创作大赛图文类优秀奖作品:

《三伏为何要三伏贴?》

作者:李彩莲、段晓荣、田春艳、管浩(医院)

三伏贴的由来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在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小儿遗尿、厌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这种治疗法称为三伏贴。若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源自于清朝。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选择在三伏天贴敷,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贴的中药组成

三伏贴所用中药,多由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辛温的药物组成。

在三伏天期间,过敏、气喘等疾病症状较轻,毛细孔张开,易由皮肤吸收药效,将细辛、麝香、白芥子等中药磨粉后,姜汁煳丸,敷贴于相应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贴。

三伏贴的作用原理

三伏贴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其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其中细辛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的关系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在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上,运用三伏贴治疗,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贴的临床运用

经中医辩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遗尿、厌食;颈肩腰腿痛、虚寒头痛、痛经、胸腹痛等虚寒性的疾病均可贴敷。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三伏贴时间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所以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时间一般成人8-10小时,儿童4-6小时(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每次4片,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2.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均不宜贴敷。

3.(1)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2)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3)为了保证疗效,而又避免引发感染,应尽量减少水泡的发生。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医院皮肤科就诊。

(4)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5)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6)(7)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8)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来源: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